新闻资讯
曹操跟曹参的关系?曹参的后代为什么当太监
你真的了解曹参除了喝酒什么也不干,这样的丞相,是如何做到青史留名的吗?小编给大家提供详细的相关内容。
说起曹参恐怕大家都不是很熟悉,因为他作为汉朝的第二任宰相,名头远不及萧何,因此在历史上也是没什么大的名气。但是说到治国,曹参恐怕是最为奇葩的一位了,他在上任之后,不仅什么事都没干,还逼得汉惠帝亲自来请教他该如何治国理政。但哪怕是皇帝亲临,也就是碰了一鼻子灰而已。
那么曹参究竟是什么来头呢,不仅什么都不干,整日纵酒,还能在历史上留下清誉呢?这一切还是要从刘邦在世的时候说起。曹参与萧何同为沛县的小吏,平日里两人的关系就颇为融洽,彼此之间会商讨一些治国的主张。但是在当时,两人恐怕都没想到,自己的主张居然还有能够实现的那一日。
后来,在随着刘邦争夺天下的时候,曹参更是在攻城略地上表现出了自己出色的才能。他参与的大小战斗中,尽数都攻克了对方的城池。而在战斗中,他往往都是身先士卒,冲锋在前。看见自己的将军如此英勇,身后的士兵又怎么会胆怯呢?而曹参也身负多处创伤,多次差点就救不回来了。但就是一个这样勇猛的武将,最后居然成了治理国家的宰相,真是难以想象。
在刘邦建国后,萧何居功至伟,成了一朝宰相,而曹参则去了齐国担任宰相,辅佐当时的齐王刘肥。刘肥是刘邦的庶子,年纪最大,于是他的封地也是最为庞大的。当时,汉朝新建,百废待兴,这对于曹参来说,无疑也是一个不小的考验。
但是曹参在治理封地的时候,采用的还是黄老的学说,用无为的方式去让百姓自发的管理自己,而通过这样的行为自然能让刚刚经历过战乱的百姓逐渐的安定下来,然后积极的从事农业方面的生产。偌大的齐国也就在曹参的治理之下,变得井井有条起来,一切都有了自己的秩序。
而在此之后,当萧何离去的时候,曹参便担任了朝中的宰相。在曹参刚刚上任的时候,朝中的群臣都非常的害怕,担心曹参在上任之后,会采取一系列与之前不同的措施,威胁到自己的利益。而他们一连等了多日,都没等来消息。在五日之后,曹参才慢吞吞的给了大家一个答复,叫作一切照旧。
而这样的答复无疑便让群臣的心都放了下来,而在此之后,曹参便过起了每日在家中酗酒纵歌的日子。而汉惠帝等的急了,便派曹参的儿子前去问计。但是曹参明知这是汉惠帝的意思,还是将自己的儿子当众责罚了一番。
而汉惠帝被逼无奈,只能亲自上门。而当着汉惠帝的面,曹参也是没有丝毫的客气,他问汉惠帝说,您与高祖比起来,谁更厉害一些呢?汉惠帝自然不敢说自己比刘邦厉害,便只能连连摆手,说比不上。而这还没完,曹参又问汉惠帝,自己与萧何比起来,谁更厉害一些?汉惠帝当然不假思索的说是萧何。而在问完这些之后,曹参便给出了自己的结论。既然宰相比不上前任,皇帝比不上先帝,我们不如就按照之前的政策行事吧,这样既省力,又能起到很好的治国效果。而汉惠帝一听,也觉得颇为有道理,于是便向曹参告辞离去。
曹参采取的政策果然使得汉朝有了起色,通过一段时间的修养之后,汉朝的实力也是有了很大的提高。这也是曹参能在历史上留下清誉的主要原因,他在合适的时候选择了合适的政策,使得百姓能够修养安定
曹操更喜欢曹植还是曹丕?曹操为什么对曹丕那么差
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带来曹操接班人的文章,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。
知道三国历史的朋友们都知道,曹操最理想的接班人是长子曹昂,但是曹昂在宛城被张绣叛军所杀,后来曹操便非常喜爱他最小的儿子曹冲,曹冲非常的聪明,在小时候就展现了极高的天赋,但令人惋惜的是曹冲早早便夭折了。
之后曹操便只剩下了两个儿子,曹丕和曹植,这时按理说理应曹丕成为接班人,但曹操却迟迟没有立曹丕为接班人,因为曹操很喜欢曹植,喜欢曹植的风采,但众所周知最后是曹丕接的班,为什么曹操如此不待见曹丕呢?
之所以这样是因为清楚的知道曹丕刻薄寡恩,阴狠毒辣的本性,毕竟是曹操看着曹丕从小长大,即使曹丕藏得再深,也对曹丕有一定的了解,也正是因为了解曹丕的本质,才在无人可接的情况下,让位给曹丕。
可以从以下几个事件中可以看出曹丕的本性。
曹操曾经面对群臣说过:“若天命在孤,孤为周文王。”这句话的意思就是,他希望得到文帝的称号,而不是武帝,因为武帝一般是开国皇帝的称号,曹操不想在死后承担篡逆汉朝的骂名,所以才说了这句话,但偏偏在曹操死后,曹丕称帝后,曹丕给了曹操“魏武帝”的谥号。
在古代,皇子登基后不应该立即更改父皇的治国政策,但是曹丕在登基后立马把曹操不看出身,只看能力的“唯才是举”,立刻改成了只重视出身的“九品中正制”。
曹丕是一个非常记仇的人,曹丕和曹植争夺世子之位,两人肯定不和,但既然曹丕最后登基,大可和曹植摒弃前嫌,毕竟曹植也是自己的亲弟弟。但是曹丕并不这样想,曹丕逼曹植作七步诗就是代表,曹丕对曹植已经恨到了骨子里,如果不是卞太后以母之名护着曹植性命,估计曹植早就死了。但曹植的处境也好不到哪去,最后抑郁而终。
曹操还有个儿子,号称“黄须儿”的曹彰,自幼不喜欢读书,喜好武力,这种人肯定对于曹丕没有威胁,只是一个武人怎能称君,但是在为曹操奔丧时,向大臣问魏王玺绶之事,流露出了争立之意,说白了曹彰也是没有头脑,就这曹丕便记在了心中,在后来曹彰入朝觐见时,故意不让曹彰入朝,随后曹彰被发现暴毙家中,曹彰的死也成了谜,但是绝对和曹丕脱不了干系。
曹丕的正妻是三国时期的著名美人甄宓,魏明帝曹睿的生母就是甄宓,甄宓不仅长得好看,而且还很有文采,很守妇道。但是,在之后曹丕宠幸郭贵嫔,甄宓得到冷落,甚至不惜赐死甄宓,而且在甄宓下葬时,担心甄宓的鬼魂作祟,披发覆面,以糠塞口,草草下葬,曹丕如此心狠,也令人胆寒。
这些所作所为,也可以看出曹丕非常的阴狠寡恩,为了一己的私欲不顾一切,虽然可能曹丕是一个政治方面的奇才,但是这些做法终归缺少人情味。曹操也是看中这点操不愿意曹丕当他的接班人。